通识经典阅读“2+1”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会成功举办

时间:2025-04-10浏览:10设置


图片


图片
编者按

识经典阅读“2+1”课程,是上海财经大学针对本科经典阅读相关的通识课程教学进行的改革尝试,将原有的2学分通识选修类课程扩展为2+1学分,包含了2学分的第一课堂学分和1学分的第二课堂学分。课程在第一课堂学时保持不变的基础上,由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外的经典阅读研讨活动,满足第二课堂的学习需求,研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读书会、读书沙龙、辩论会等。通识经典阅读“2+1”课程模式自2022年春季学期首批试点,截止目前已有20余门课程参与。



图片



4月8日下午,通识经典阅读“2+1”课程经验交流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A205室召开。此次交流会由教务处通识教育中心组织,会议邀请了人文学院陈成吒、经济学院燕红忠两位教师,分享了其在课程设计和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江晓东主持,本学期采用“2+1”方式授课的教师和助教参会。

图片图片

陈成吒老师分享了其在《<老子>导读》、《人文经典导引》和《国学智慧》三门课程中采用“2+1”授课的经验,他从课程大纲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表入手,详细介绍了在面对不同班额的课程时采取的课堂设计思路,展示了将教学目标分解到第二课堂活动以实现更优效果的理念,充分利用“话题讨论”和“多方对比”,在《<老子>导读》中将时事热点与经典文本结合,在《人文经典导引》中突出中西方经典文学作品的差异,在《国学智慧》中融入班级以外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同时,陈老师也分享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及解决方案。陈老师指出,在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开展过程中,助教的有力协助能极大减轻授课教师的教学压力。

图片

图片燕红忠老师则围绕《全球经济史中的中国发展:经典导读》课程,介绍了在教学过程中的困难与痛点,展示了课程设计、实践步骤与考评方式,给与会教师及助教提供了一份参考蓝本。燕老师谈到,从学校百本书目推荐中选取若干本契合授课章节的书籍纳入阅读清单,供学生选择,给学生更高的自主权,能够提高学生二课参与度和积极性。

图片

在交流环节,与会教师和助教围绕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如学生阅读积极性的调动、经典文本的解读难点、考核方式的优化等展开深入讨论,共同探索解决方案。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本次经验交流会让大家对如何设计和实施“2+1”教学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图片





图片





图片





春风四月暖,阅读正当时。时值读书月,通识经典阅读“2+1”课程经验交流会为教师提供了经验分享平台,拓宽了教师在经典阅读教学中的视野,深化了经典文本在课程设计中的融入与应用,也为后续第二课堂活动部分的开展提供了更多范例。通识经典阅读“2+1”课程是我校推广经典阅读、提高通识课程质量的有益尝试,课程盘活了有限学时,提高了学生课程参与度和获得感,打通了第一第二课堂壁垒,充分发挥了经典阅读研讨在文化育人中重要作用。


图片


图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