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约在线,共论经典
在线教学已经进行一周有余,在疫情影响下,本学期试点教学的通识“2+1”课程,将第二课堂同样转移至线上,如期有序开展。
目前,三门课程都已举行了数次第二课堂读书讨论活动,同学们按照学期初的规划参与讨论、分享阅读感悟和收获,在老师和助教的引导下结合当今社会现象,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同学们充分准备,发言积极,讨论热烈,完整清晰地表达了自身的观点,即使隔着荧幕,观点之间的碰撞依然擦出了火花,无形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线上研讨给师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间,让大家思想连接于一处,成为伙伴和知己,满足表达与倾听的需求。
老子导读
陈成吒老师的课程一向充满了活跃的气氛,思维的跳跃使得话题不断延伸,在线研讨的两次活动,同学们对老子其人和其道皆提出了有趣的议题:现代社会的举措和现象,有哪些是暗合老子的思想,这其中有哪些利弊?根据老子的思想分析,假如老子穿越到现代,会赞同哪些观点,会做出哪些行为?被调动起情绪的同学引经据典畅所欲言,一时间,会议室里精彩纷呈,热闹非凡。
一场研讨结束,一些同学意犹未尽,在课后继续搜集资料仔细研究,自我驱动将所学融会贯通,加深理解。



法学经典与法律制度
何佳馨老师的课程研讨则更多围绕经典书籍展开:从《社会契约论》到《论法的精神》,同学们在研讨前仔细阅读、充分准备,在研讨中阐释自己对书籍的观点理解和认识。在活动中,同学们亦将书中思想与当下社会热点结合,探讨了我国民族特点在疫情时事政策中的体现,疫情封控下个人与群体的关系等问题。非法学专业的学生阅读此类的书籍容易存在不解之处,研讨会上,何老师答疑解惑,助教补充书籍观点,两相结合,帮助同学们厘清书籍的思想脉络,提升大家对法学经典的认识。

大数据与智能交通管理
冯苏苇老师的课程偏向自然科学,研讨会的重心放在现当代的作品和学术论文结合分析。参加研讨的人员不仅包括选课学生,亦包括部分研究生和上财校友,不同身份的人员相互交流,从书籍到论文再到实际应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同学们一边结合自身经历与体会分享读书的感悟和思考,一边听取师长在同一主题上的导读交流,收获颇丰。数次研讨会聚焦《出租车!纽约市出租车司机社会史》《我在底层的生活》《亚洲城市交通模式》等书目和议题,将课程学习内容延伸,给同学们提供了读书分享交流的平台,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不同方向问题的文献参考。



(图片素材来自三门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