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通识经典阅读“2+1”课程,是上海财经大学针对本科经典阅读相关的通识课程教学进行的改革尝试,将原有的2学分通识限选课程扩展为2+1学分,包含了2个学分的第一课堂学分和1学分的第二课堂学分。选修这类课程,将在学期内的教学活动中同时进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学习,在第一课堂学时保持不变的基础上,由教师组织课堂外的经典阅读研讨活动,满足第二课堂的学习需求。
1.课程总体学习时间不同。围绕课程内容,教师将组织多次第二课堂活动,经典阅读研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读书会、读书沙龙、辩论会等。课程要求学生需达成一定的第二课堂参与量。
2.课程学分获取不同。第二课堂的学分将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完成并通过课程考核,将获得2学分的一课学分和1学分的二课学分,二课学分的类别为。
3.考核要求不同。教师将分别进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考核,第一课堂以百分制记录成绩,第二课堂以通过与否记录,第二课堂的通过情况将影响第一课堂成绩评定。
在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春季学期),有3门次的课程采用“2+1”模式教学:《老子》导读(课程序号:0712);法学经典与法律制度(课程序号:0419);大数据与智能交通管理(课程序号:0415)。

2021-2022春季学期《法学经典与法律制度》首次读书讨论会
本学期,本科通识课《法学经典与法律制度》参加上财教务处举办的通识核心课程经典阅读“2+1”项目(试点)。2022年3月15日,本课程第一期“《社会契约论》读书研讨会”如期开展。因近期疫情影响,此次研讨会采取线上形式,就《社会契约论》的观点和阅读的体会进行了分享和讨论。
研讨会伊始,何佳馨老师向同学们简要介绍研讨会的主题主旨,随后由蔡泽睿助教组织同学们展开讨论。

会上,同学们准备充分、发言积极,探讨的议题丰富而深刻:有的同学将卢梭的自由观与法理学课堂上所学知识相结合,探讨了卢梭的自由主义在大陆法系形成和发展中的影响;有的同学畅想了疫情之下卢梭的自由观会有怎样的应对,讨论了自由主义在现代社会的正当性与不适性;有的同学从历史发展的维度,分享了自己对于卢梭其人与法国历史的观点,并对是否全盘继承卢梭的自由主义进行了批判;还有的同学分析书中各个章节的异同和关联、梳理作者逻辑、探讨了个人自由与群体自由、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此外,不少同学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分享了切身体会,还有的同学提出了对书中表达不清之处的疑惑同大家探讨。讨论最后,助教蔡泽睿同学为大家分享了社会契约理论的发展过程、现代国家起源理论对社会契约的批判、自由主义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的拓展知识。研讨会结束前,何佳馨老师对各位同学们的发言态度和知识储备高度肯定,并结合主课程内容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

至此首次研讨会顺利落幕,总结而言,同学们在本次研讨会上积极参与、收获良多,卢梭的自由主义引发了同学们的深入思考,带给了同学们无限的畅想空间。通过阅读经典,历史上伟大的法律思想再一次在财大青年们的思想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图文:蔡泽睿
审核:何佳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