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2+1课程直通车:《大数据与智能交通管理》课程研讨小记

时间:2022-03-04浏览:43设置


图片

编者按

图片
01
什么是通识经典阅读“2+1”课程?

通识经典阅读“2+1”课程,是上海财经大学针对本科经典阅读相关的通识课程教学进行的改革尝试,将原有的2学分通识限选课程扩展为2+1学分,包含了2个学分的第一课堂学分和1学分的第二课堂学分。选修这类课程,将在学期内的教学活动中同时进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学习,在第一课堂学时保持不变的基础上,由教师组织课堂外的经典阅读研讨活动,满足第二课堂的学习需求。

02
“2+1”课程和传统的通识限选课程有哪些不同?

1.课程总体学习时间不同。围绕课程内容,教师将组织多次第二课堂活动,经典阅读研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读书会、读书沙龙、辩论会等。课程要求学生需达成一定的第二课堂参与量。

2.课程学分获取不同。第二课堂的学分将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完成并通过课程考核,将获得2学分的一课学分和1学分的二课学分,二课学分的类别为创新创业与科研类

3.考核要求不同。教师将分别进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考核,第一课堂以百分制记录成绩,第二课堂以通过与否记录,第二课堂的通过情况将影响第一课堂成绩评定



03

有哪些课程进行新模式的教学?

在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春季学期),有3门次的课程采用“2+1”模式教学:《老子》导读(课程序号:0712);法学经典与法律制度(课程序号:0419);大数据与智能交通管理(课程序号:0415)


图片



2021-2022春季学期“典读会”(No.18)进行时~


新学期伊始,这个学期本科通识课《大数据与智能交通管理》参加上财教务处举办的通识核心课程经典阅读“2+1”项目(试点),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可以同时获得一课2学分和二课1学分。这项创新举措引发同学们的高度关注,2022年2月26日上午,“典读会”迎来一群热情的读书积极分子。

图片

同学们首先做自我介绍,并推荐对自己成长有影响的好书。上财各部门举办的经典阅读一系列活动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阅读经典已经渗透到日常教学和生活之中。在会上,同学们纷纷列举在专业课上老师推荐的好书,从市场营销到国际文化比较,从逻辑学、心理学到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大家对经典作品涉猎广泛,既有对现代科技“向善”的品鉴,也有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发言中,同学们对经典阅读的喜爱溢于言表,习惯的养成早已贯穿于生活和学习之中。

图片

在这次读书会上,冯苏苇老师导读的作品有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宇泽弘文《汽车的社会性费用》[1]以及孙毅老师《数字经济学》(第二章)[2]。冯老师首先从小学校门前的拥堵说开去,家长们开车送孩子上学,车辆堵塞影响了校门前的交通秩序。人大代表、公管学院院长刘小兵教授对此曾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家长)为什么要开车送孩子上学?”,因为曾几何时,大多数孩子并不是借助汽车这种交通工具上学的,汽车究竟对我们的社会产生了何种深层次的影响?冯老师试图借助《汽车的社会性费用》一书,剖析这种“无处可逃”的不安全所潜在的表层和深层原因。

延伸阅读:“路边玩耍”消失于城市, 新京报, 2022-02-16, https://m.sohu.com/a/523122058_114988)


图片

小学校门前的家长们(供图:左劲涛)

  

《汽车的社会性费用》写于20世纪60年代,作者宇泽弘文(1928-2014)是世界著名的理论经济学家,曾在东京大学、斯坦福大学经济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系、日本东北大学、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等地学习或任教职。当时宇泽弘文刚从美国回到日本,他惊诧于汽车产业发展对日本社会的割裂以及公共秩序的缺失,民众对汽车带来的外部性也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他开始质疑经济学中新古典学派经济学理论前提。在《汽车的社会性费用》一书中,他以流畅通俗又富有逻辑的笔调,指出霍夫曼计算法对社会成本收益的偏误,以及过度量化分析导致对“人文关怀”的欠缺。通过引入社会共有资本、市民基本权利等概念,指出在一个互惠共赢的社会中,社会成员既要维护自身的权利,也要明晰自身的义务——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达成对基本权利的共识,并积极主动地维护这些权利,个人、企业和政府只有重新反思社会价值体系的缺失,才能维护弱势人群和普通民众利益。

图片

与其说《汽车的社会性费用》是一部经济学科普著作,不如说它是一本由经济学转向公共管理学科的启蒙篇章。而这一切的发生,都是与汽车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冲击分不开的。可以说,《汽车的社会性费用》一书对推动日本社会的机动化转型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它的教化功能体现在很多人因此放弃买车,也影响了日本国家交通战略的调整(如发展城际地铁网络)。它对主流经济学进行批判以及提出“社会共有资本”等概念对今天的学术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在接下来的环节,公管学院公共政策专业博士研究生王雪同学以及统管学院靳文慧同学分享了《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组合对通勤出行选择的影响》、《疫情网络谣言环境下的新传播模式》等文献。

图片

王雪同学介绍了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组合对通勤出行选择影响的最新研究,作者是北京交通大学王雅璨教授及其合作者。组合政策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以往的大量文献都集中在单一政策工具的影响上,而忽略了对不同政策组合所起作用。该论文对政策组合在诱导可持续出行行为和减少私家车使用方面进行实证影响分析。通过设计正交实验和陈述偏好问卷来调查出行者对不同政策组合的反应,并采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政策组合效果。结果表明,政策组合的效果通常并不优于单一策略,这说明需要进行仔细的系统设计。运用推、拉和系统政策的均衡组合,可促进公共交通,并有助减少交通堵塞。[3]

图片

靳文慧同学介绍了疫情网络谣言环境下新传播模式的研究成果。论文在静态网络以及SEIR传染病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网络流言传播模型。根据SEIR四种状态将用户节点分为四类,并定义了舆论传播的具体规则,给出用户兴趣、动态传播率和衰减率等相关参数的算法,最后对疫情谣言的传播过程进行建模和模拟。该成果对探究新冠疫情有关的网络谣言传播模式有很好的启发性。[4]

“典读会”最后,冯老师感谢各位同学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希望大家带着研究兴趣而来,通过阅读经典找到理论的支撑点,通过分享文献,学习“应用数学过程”对问题与方法的匹配技巧,借助团队力量,打磨自己的第一件科研作品,在阅读中思考,在分享中提高,在创新中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宇泽弘文著,郑剑译,《汽车的社会性费用》[M],四川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

[2]孙毅,《数字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年1月.

[3] Yacan Wang , et al. The impact of traffic demand management policy mix on commuter travel choices[J] .Transport Policy 117(2022).

[4] Nian, F., X. Guo and J. Li. A new spreading model in the environment of epidemic-related online rumors[J] . Modern Physics Letters B 36.04(2022).


课程研讨内容转载自公众号:公共管制学教研园地

供稿:交通中心

供图:左劲涛,王雪,陈雪词

编辑:吴廷佳

审核:冯苏苇

图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