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ABSTRACT
论文摘要简览
施文怡
摘要:本文基于从治国理念到在世修行的对象转化,体系重构下不同时代的开放解读,通假遗失与繁简传抄中隐含的逻辑简化、从指向方法到指向准则的词性转化四个维度,聚焦《老子》与《道德经》解读中的差异,并结合文本,对其差异缘由进行简要归纳分析,并进一步阐述该差异所带来的感悟和启发。
关键词:《老子》;《道德经》;对象转化;体系重构;逻辑简化;词性转化

摘要:美国宗教信仰自由与同性婚姻自由之间的矛盾冲突存在已久,但近年美国主流宗教对同性恋的态度逐渐向宽容化转变。联邦最高法院2015年通过判决实现了同性婚姻合法化,但在2018年根据宪法第一修正案支持了宗教信仰自由。最高法院出于风险控制倾向,在两大自由高度冲突的案件中采取了回避的消极态度,这让对二者矛盾调和可能性的探索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宗教信仰自由;同性婚姻自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摘要:将社会的体制类比为大数据算法,通过新的视角讨论社会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运行方式及相互作用,并通过这一类比将苏联与美国、东亚国家对比讨论苏东解体原因。
关键词:苏东解体;计划经济;大数据算法;体制

摘要:内卷入选《咬文嚼字》,成为2020年度十大流行词。内卷一词的流行值得深思,本文从内卷的含义、内卷的原因以及如何打破内卷三个方面开展试图分析内卷的本质和核心,同时给予内卷时代的人们自处的建议。
关键词:内卷化;价值评判;打破内卷

014|信仰的式微和兴起:理性的作用
资本主义盛行的时代是信仰式微的时代,唯物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蓬勃发展使宗教增添了愚昧荒谬的色彩。但人们逐渐意识到,后上帝时代的人无比缺乏信念。这一理性科学与感性信仰的矛盾在二十世纪集中爆发了。希特勒和斯大林式的领袖一度风靡世界并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对民主与自由的呼吁在战后成为了主流,但这面大旗给人们带来的更多的却是对自我的迷茫及自我异化的不断加强。如今人们对信仰复归的迫切渴望又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信仰危机愈发严重。
理性使传统意义上的有神宗教的信仰逐渐消亡,但理性自身的不成熟使其还无法填补宗教留下的空白,这一空白曾被各种后来者试图填充,但都以失败告终。这一空位最终还是属于理性的,在理性程度“高度发达”、信仰的缺失所带来的迷茫到达极致后,理性信仰便会从迷茫之中破壳而出,成为精神世界的主宰者,对信仰的扬弃最终会使人回归信仰。

摘要:理性不仅是人运用理智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人把握自己的生存状态的能力,是让人成为自己的主人的能力。正如尼采所指,在理性的进化之路上,人会经历“骆驼”“狮子”“小孩”三个阶段,其意识会从“我应该”到“我要”到“我是”,惟此人才能创造自己的生活。
关键词:理性;生存状态;尼采

摘要:古人云“言为心声”,擅长“我手写我心”的思想家,其行为有时却违背其自我教诲,不免令人失望,进而引发群众对其思想生发出失望、怨怼、幻灭等一系列情绪。本文对思想家个人品质与教导自相矛盾的表现及矛盾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并从思想家和思想两个主体入手探究失望缘何而起,最后提出应以清醒而诚实地态度继续追求真理,同时成为一个品性日臻纯良的人。
关键词:思想;思想家;精神寄托;品性;

——论知识分子及其思想的被失望
曹欣宇
摘要:本文以理性与道德的相互关系为切口,从对思想的三位一体解读和民众对知识分
子的品味(gusto)两个角度,分析民众对知识分子及其思想失望的缘由。以结构主义符号学为理论基础,探讨思想的意义生成,阐明思想与创造者的分离。基于康德道德哲学,类比福柯对古希腊性观念的研究,区别知识分子的外在规训和生存美学。引入 Gettier 问题,解释民众对思想失望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在不宽容视角下,审视对知识分子不宽容的意义,明晰知识分子的责任和道德所在。
关键词:知识分子;道德义务;理性

024|恶童的审判:未成年刑责年龄的设置公正吗?
摘要:近年来未成年恶性犯罪事件频发,关于未成年刑责年龄的讨论也成为司法界热点话题,其背后更涉及到法律本身存在的意义:向善还是惩戒?欧美法系对于设置未成年人刑责年龄的消极态度、近年来我国刑责年龄的不断下调…这些现实存在都在拷问着其必要性、可行性与公正性。公平与正义作为真理的真理,在这一问题的讨论中正如“阿喀琉斯之锺”般关键。本文从功利主义、自由平等主义、康德主义等不同视角对未成年人刑责年龄进行了正当性论证和相应批驳,并进一步阐发其不正当性,从而引申出结合实际与可行性的现实思考。
关键词:未成年刑责年龄,功利主义,康德主义,自由平等主义

朱利文
摘要:国学素养是从国学之中汲取的精神要素与能力要素,其对于财经人才的长远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国学素养帮助财经人才立“心”,建立并完善个体的独立人格。财经人才亦可从中学“术”,对于专业领域有所裨益。更为重要的,在当代财经领域的工作环境之中,国学素养提供了“道”的借鉴,为财经人才实现精神上的突破做出积极作用。
关键词:国学素养,财经

吕逸尧
摘要:半旧,只是一种事物用至半旧不新的状态,却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撇开它所传递出的经济暗示,我们更能窥见的是其中折射出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半旧、半新不旧、勤俭朴实、沉稳大气、岁月积淀、低调内敛、珍视往事、从容

摘要:《红楼梦》中的婆媳关系具有多样化、典型化、生活化、人情化的特点,是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家庭伦理的体现,展现了封建礼教束缚下的贵族女性在家庭中的生活样貌,读者藉此可以更为细微地体会封建社会末期世家大族江河日下的境况。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深刻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婆媳关系,对当代社会人们处理好家庭关系,营造良好家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分析《红楼梦》相关内容,不难发现,婆媳关系受到婆媳个体自身特点、母子关系、夫妻关系、祖孙关系、主仆关系等家庭关系的影响,又对其他家庭关系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红楼梦婆媳关系 家庭

——以晋商行会为视角
左静茹
摘要:晋商作为中国闻名已久的著名商帮,兴盛时间长达五百年之久,在明清时期更是蓬勃发展,并且走向世界,成为国际贸易商,晋商的成功除内部独具特色的管理制度之外,与其形成的行会制度也密不可分。行会的建立为晋商经商办事提供诸多便利,晋商贸易活动的预防、纠纷、解决也常借助于行会的介入。本文旨在通过对晋商行会制度设置的探讨,探寻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的良性关系,为当前我国商会和行业协会发展提供必要启示。
关键词:晋商 行会制度 行会与政府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优惠券陷阱研究
卞悦
摘要:随着数字化消费及各大电商平台的兴起,商家吸引消费者的主战场转向如何在消费者动态搜索情境中改变其初始需求,提升购买意愿,而优惠券是一大重要手段。而优惠券已从省钱变身为圈钱,出现消费者自身被优惠券所“消费”的状况。本文从行为经济学视角出发,通过沉没成本、损失厌恶及搜索情境中惊喜情绪的影响等来进一步剖析优惠券改变人们最终消费决策的内在机制。
关键字:优惠券 消费决策 沉没成本 惊喜

何天润
摘要:2021年5月22日,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的重大事故令人悲愤。赛事组织者运营执行能力的众多缺陷在一场极端天气下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中暴露无遗。本篇论文将从易得性启发式偏误的角度分析酿成这一起重大事故的心理认知层面的原因,分析各方在决策过程中出现的致命偏差,并提出对于未来更加科学合理地组织大型体育赛事的改进措施以及建立防范机制的思考。
关键词:易得性启发式;风险意识;决策

摘要:拼多多“天天领现金”活动自出世以来就引发了强烈的反响,掀起了一阵“帮我助力”的热潮。一方面,拼多多发了相当数量的真金白银取得了大众的信任;另一方面,拼多多利用不对称信息让许多人当了一天地推却双手空空。研究该活动中用户是如何或主动或被动地深陷其中,是行为决策学和市场营销学都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该活动中用户会发生的基本偏误,并试图构建线性预期偏误理论来解释用户参与内生动力之一的信念问题。
关键字:拼多多;决策偏误;线性预期偏误

简科磊
【实验目的】
本实验着重研究五角场地铁站 5 号出入口行人入口进站流程与时间。结合时代背景与实验内容,本项目有如下目的与意义:
1 、提升地铁设施利用率,解析车站系统运作流程。
本实验从轨道交通设施的车站系统设置出发,了解行人离开地铁站的基本流程与情况。在这一过程中,行人将经历安检、入口闸机、等待区、扶梯/楼梯等环节。通过计算不同环节的耗时,能够了解地铁设施基础设施的利用情况。本实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地铁设施的利用率,为地铁设施建设与优化处理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2 、提升乘客舒适感, 优化市民出行体验。
轨道交通的发展,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带来的出行时间长、出行方式麻烦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突出这一目的,轨道交通其他基础设施的设置同样需要尽可能缩短乘客出行时间,从而优化乘客的出行体验。本实验的发展,有利于帮助相关机构思考地铁设施的合理设置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3 、弥补实验空白,推动仿真系统进一步发展。
通过阅读相关已有文献、了解已有研究,本实验发现类似的基于人们日常出行生活的交通设施仿真系统建模并不多。本实验能够弥补目前的研究空白,更好地凸显 Arena 软件对人们日常生活模拟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王尔雅
摘要:“爹味”即“像你父亲一样的感觉”,多用于形容他人惯于居高临下地说教和指摘的不当言行。本文从“爹味”现象入手,分析该现象背后仍存在于人们潜意识中的等级秩序,否定其在现代中国继续存在的意义,由此引出破除家庭教育中等级尊卑秩序的问题,通过参考鲁迅的“立人”教育理念和育儿理论,结合生活中的观察和实践,获得为长者完全接受将子女从不对等关系中解放的观念,认定自己与孩子在沟通中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为幼者汲取过往经验中的有效部分,以站在巨人肩膀上推动社会继续向前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鲁迅;家庭教育;等级秩序

摘要: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近代意义最为深远、生机勃勃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长久而深刻地改革了中国革命、指导了近代探索,其本身在思想学术上同样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与儒道思想、社会责任感共同影响着当今学术发展。考虑到当今世界对中国学术研究的要求与挑战,我们不得不正视中国学术研究弱创造、伪批判的痛点,因此立足批判创造性思维回归新文化运动进行全新的审视不仅是历史的,更是现实的、必要的。本文首先提出新文化运动中批判创造性思维的缺位,紧接着列举运动中生发出的批判创造火花,最终回归当代中国,创造性地补充了长久以来时代背景与民族性格对批判创造的桎梏,提出对于当今中国思想学术乃至文化精神的发展思考,以求真正实现思想自信、学术自信、文化自信。
关键词:批判创造性思维,新文化运动

摘要:奇幻文学翻译有着独具特色的要求和风格。本文以托尔金的“中洲史诗系列”作品为例,拟从人名、地名、专有名词、诗歌等他方面具体对比分析不同译本的特点,并探究翻译背后的原因。同时,对奇幻文学的翻译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英语翻译;奇幻文学;托尔金

摘要:本文基于语料库,研究香港地区粤语和英语之间的语码转换规则,尤其是语音特点。研究发现,容易被同化为粤语的英语发音特点有:一个元音搭配一个辅音、以辅音作为词语开头、以元音作为词语结尾、不包含/r/元素。本研究还提出,粤英语码转换在香港金融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粤语;英语;粤英转换;发音;金融市场

摘要:回顾马克思·韦伯的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其论证的中心任务之一在于证明西方文明现代化成就的起因从何而来,韦伯的理论深刻地揭示了新教神秘化的超验要求导致了现世合理性的转变,站在人文精神的层面上指出这种现象对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推动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撰写对此书的读书报告,从四个部分就新教与现代化的关系而言作出探讨,从而对西方文明的现代化转折以及现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新教 资本主义 合理化

——读《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有感
张竟天
摘要:本文以《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为蓝本,在社会权力关系和规训的视角之下对隐喻的作用进行了延拓。本文先后论述了经验主义的真理谬误、语言的传播属性、隐喻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认识到语言的规训功能,即认识到反抗的可能性。

赵思丞
从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成立,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这近千年可称得上是西方文明最辉煌的时代之一。其中整个罗马社会变迁的过程也是千百年来不断被人讨论的话题。本文希望以葡萄种植与贸易作为切入口,探讨罗马土地分配制度的变化问题并推寻罗马社会变迁的主要情节。

079|混沌及其经济应用
杨靓
摘要:本文先利用迭代法计算一个经典模型的不动点并用程序和图片说明其参数取不同值时周期点个数的变化情况, 以此说明了混沌系统对初值敏感的性质. 并结合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与2020 年全球新冠疫情展示了蝴蝶效应在经济中的应用, 显示其确有有序和无序之特性。
关键词: 分岔与混沌, 周期点, Feigenbaum 图, 蝴蝶效应

摘要: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绸的起源可追溯到至少5000年前,有丰富的传说和考古实物佐证,中国古代丝绸的发展和自然、技术、宗教等原因有关,丝绸对中国古代文明产生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方面的影响,丝绸之路使中国古代文明在空间上的传播和时间上延续。丝绸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关系密不可分。
关键词:丝绸;中国古代文明

摘要:从建筑到窗,宗教到光,再到宗教建筑与窗所透进来的光,这四者仿佛形成了一种三维的立体关系。本文将从宗教建筑着手,通过对比中国佛教寺庙与西方哥特式教堂在窗户外观设计及其理念上的异同,并加以分析光在宗教建筑之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探讨其背后所反映的宗教文化原因。
关键词:宗教建筑;窗;光线;哥特教堂;佛教寺庙

摘要:世界著名运动品牌——耐克公司的巨大成功离不开虚拟经营这个关键因素。耐克品牌凭借网红效应引导和推动客户偏好,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抓住用户需求,在全球利用资源有效配置的优势进行鞋类商品创新研发和规模生产,以超常的竞争优势和发展速度实现了巨大的品牌利润和市场价值。于此同时,耐克集团的发展也面临着利润空间被压缩的挑战,本文以代工厂成本为导向对该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探讨,耐克公司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值得我国所有企业共同去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耐克;虚拟经营;互联网;成本;资源配置;合作共赢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后发展成为中华文化正统思想,几千年来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美学价值理念渗透进中华传统音乐中。本文主要论述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戏曲艺术与民族器乐,并在历史动态过程中浅析儒家美学观对两者发展的影响。

本文为课程《中国美术史》期末论文,旨在通过一个学期对中国美术史的学习与了解,结合自身对于经济知识的掌握,对于一种中国工艺美术技法或一件中国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反映的中国经济状况。
在工艺技术方面,选取我国传统珐琅工艺进行研究,了解此技术从诞生到发展的过程、工艺技术分类、典型作品赏析;在经济方面,结合处于中国珐琅工艺顶峰的清代时期的进出口珐琅艺术品实物观察、以及珐琅商品的经贸情况,推及真实贸易数据,考察其反映的清代对外经贸情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学理性。

此次大赛参赛论文内容禁止未经作者许可的转载和复制。
投票截止时间:2021年8月7日2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