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3日中午,通识教育中心在大学生活动中心A212组织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通识课程建设午间交流会。
本次交流会由我校统计与管理学院吴纯杰教授担任主讲人,分享了通识核心课程《数据世界探秘》的建设经验。吴老师从课程建设简介、建设团队、建设目标、建设措施、建设成果以及对目前课程建设的思考六个方面进行讲述,并结合自己授课的经验,同与会老师们就其中课程建设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吴老师首先介绍了课程建设的背景、过程及授课团队。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数据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资源,并且深入到社会的生产、人们的生活等。授课对象大多位为低年级学生,部分学生在课程外选择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比赛,教师也会提供一定指导。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已开课五个学期,主要为小班授课的形式,让同学进行分组合作,充分发挥大家的能动性,有利于老师与同学的互动教学。课程建设的团队主要包括三位老师:吴纯杰老师、廖颖林老师、马俊玲老师,目前授课是由吴老师与廖老师实行单双学期分工教学,保证每学期开设一门,主要将课程放在晚上,这对学生和老师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随后,吴老师对课程建设的目标进行解读。在课程定位上,吴老师认为通识课程旨在为同学们开拓视野、启发兴趣、挖掘潜力、遨游数据世界,因此在课程难度的设置上不宜太科普也不宜讲解纯技术。同时,课程建设应着重培养学生数据思维的能力、提升学生数据分析的实践力。另外,吴老师分享了自己对通识教育目标的理解,包括树立辩证哲学思想、锻炼实践能力、提升技术素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吴老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五大措施包括: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强化案例建设、科学安排作业考核、创新教学手段、重视课程研讨。实现了教学内容安排上的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由理论到实践;结合内容全面、贴合实际的案例为同学讲解课程难点,同时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在作业考核中,主要以团队为主完成平时以汇报形式的作业,以个人课程论文为最终考核,考核形式主要为10%考勤+40%团队作业+50%课程论文;创新性的运用微信公众号推文进行教学,平均每篇推文阅读超过800次;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课程相关问题的讨论,同学对课程的反馈,加强与同学的沟通交流。
紧接着,吴老师为大家展示了部分教学成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为:欢迎来到数据科学时代、数据及数据来源、数据处理工具、探索性数据分析、数据统计建模初探、数据陷阱以及数据中国专题课。本学期新增“数据中国专题课”内容,邀请行业专家为同学介绍中国在相关领域中的成就,同时在教学中使用一定比例的国内案例,助于同学均衡了解国内外的最新态势。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了辩证哲学思想。在教学方法上,吴老师通过课堂授课与课外阅读结合、案例教学与业界讲座结合、团队作业与课程展示结合的方法加深同学对课程的理解。同时,吴老师分享了学生在课程中完成的部分作业以及运用课程所学知识获得的奖项。
关于课程建设的后续完善,吴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思考。首先,由于课程主要是数据的应用等,第二课堂项目大多是以数据作为支撑,因此如何推进课程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要结合热点、中国国情,更新并丰富课程的应用案例;第三,要结合思政教学、围绕国家的发展,推进和完善新模块——“数据中国”专题内容。
最后,吴老师同与会老师们就本次分享内容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例如,学生汇报所用课时与老师授课课时的安排情况,考核难度的设置问题,面对不同基础学生的教学安排等。
至此,本次通识课程建设午间交流会圆满结束。非常感谢吴老师的分享及与会老师们的积极参加。通识教育中心将邀请更多教师来分享对于通识课程建设的经验和心得,力图全面提升各模块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使我校通识教育更上一层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