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建设 | 回顾:写作教育中的“通专融合”

时间:2020-12-16浏览:36设置




图片

12月8日中午,通识教育中心在大学生活动中心A212组织开展了本学期第四次通识课程建设午间交流会,本次交流会由我校通识课程《阅读与写作》的主讲教师之一,经济学院梁捷老师担任主讲人。

交流会上,梁老师主要分享了自己在清华大学11月下旬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高校写作课研讨会上的学习内容,同在座老师们探讨“写作课”的课程定位与教学安排。



什么是写作课

交流会伊始,梁老师开门见山,提出了第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什么是写作课?参与清华大学举办的研讨会交流的高校教师众多,各所高校具备的特色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写作课上的投入和模式甚至理念上都有所差异。针对这个提问,梁老师结合自身授课经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写作课不应是专门教授某一类文体的写作,它更像是一种思维的训练。这就触及到一个核心问题“写作与通识的关系”。写作是一种手段,而写作课的目的不是单纯的教学生如何写作,更重要的是写作背后的知识支撑,是写作与通识教育的融合。

梁老师表示,因为每个学校有各自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对通识课程体系的理解,因此对写作课的定位也有所不同。写作课如若针对某种文体、某类文章急功近利的教学,会偏离通识教育的初衷,鼓励学生思考和不断学习,教会学生如何流畅的表达自身观点与思想,不局限于某个文体或格式地多多写作,就已经能达到写作课开设的初衷,而这其实是并不容易的,各高校都还在结合自身状况探索之中。


“怎么教”与“怎么写”


在有了写作课的定位后,“怎么教”和“怎么写”就是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就“怎么教”而言,具体来说就是写作课应该由什么老师来教授——是专业与写作相关的老师专职,还是由具备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兼任。关于这一点,梁老师介绍了清华大学的实践举措:成立了专门的写作中心,聘请了专职的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提供完整的写作课教学团队。这无疑是大手笔的做法,其他高校很难参考和模仿,就目前阶段的财大而言,由具备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兼任写作课教师显然是更为合适的。

区别于一般课程的“怎么教”,写作课还突出了一个“怎么写”的问题,而“写什么”又是其中的关键。没有老师是全知全能的,老师们都有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即使是专职教写作的老师也不能保证自己面对众多学生及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够面面俱到。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一个学期的教学时间也难以实现涵盖众多话题的方方面面。若只从授课老师自身的专业特色出发,确实能够从这个专业角度去认识社会,但是难免有所局限。但是如果教授写作课的教师队伍足够多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专业背景的话,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兼顾到学生之间不同的兴趣爱好,更容易刺激学生深入和多样思考,进而塑造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观点。

图片

写作课中的通专结合


有关阅读、写作、和通识教育,梁老师在会上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通识”的理念源于西方国家,他们会要求学生阅读众多经典著作;而从中国教育的现实来看,一方面是学生们面临的学业压力,另一方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便捷高效且多种多样,这些都使得得经典阅读渐渐被学生“搁置”。其次,现在许多通识课程都把论文作为一种考核的方式,这是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一篇好文章的背后定由一定知识的积累在支撑,并非空穴来风,阅读则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方法。因此,阅读与写作是不能分割的。

在讲述过程中,梁老师向在座老师们推荐了今年出版的《写作是门手艺》(刘军强)这本书,有用且有趣,是适合大学生最初接触非应试写作的读本。

此外,交流会上,梁老师也提出观点——写作课并不排斥专业课的内容。梁老师在与复旦大学的老师交流时发现,学生往往更喜欢写作课的老师能够在在某一领域方面深入讲解,哪怕不是学生自身的专业背景,只要老师讲的足够深入,也会给学生有所启发,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深入,并不是说要求老师向学生们讲明白结论或知识点是什么,而更多的是讲解这些精彩的、重大的发现背后的所采取的方法或者思维逻辑等。



写作课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梁老师整个分享的过程中多次表示,写作课其实对老师们有更高的要求。总结下来,主要体现在老师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两个方面。

(1)在清华大学写作课的实践中,统计下来一个学期老师与每位学生单独面对面交流的时间约2个小时。因为,要针对学生的写作内容有针对的进行指导,而这些往往是在课后完成,甚至与交流过程中,也不局限于写作的话题,也可以谈人生谈理想。虽然这对师生交流有着极大促进作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但是也要求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程中。这对老师和高校而言是成本高昂的。

(2)关于如何引领学生写作,老师们可以采取采用更灵活的教学手段,比如通过观影观展,然后引发学生们的思考,激发兴趣,从而去完成阅读去写作。梁老师坦言用其他的媒介来补充传统教学是很好的思路,但并非易事。若是增加视听联觉,对其内涵和关联事物的把关上,同样需要用心思考和设计。


图片


在梁老师分享完后,在座的老师们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特别是关于写作课的“通专结合”,各专业背景的老师们提出了自己遇到的问题和看法,也和梁老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讨论十分热烈。

至此,本次通识课程建设午间交流会圆满结束。十分感谢梁老师的分享及与会老师们的积极参与。通识教育中心将邀请更多教师来分享对于通识课程建设的经验和心得,以积极的姿态不断探索,全面提升我校通识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


图片


图片




图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