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程建设 | 《金融、金融思维和金融学》建设经验交流会

时间:2020-11-25浏览:27设置


图片

    11月24日中午12:00,我校通识教育中心在大学生活动中心A212组织开展了本学期第三次通识课程建设午间交流会。

    本次交流会由我校金融学院邹平教授担任主讲人,分享了已经顺利结项且被评为优秀的通识培育课程《金融、金融思维和金融学》的建设经验。邹老师在介绍自己课程建设详情的同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在座老师们探讨通识教育以及教学评价等问题。


图片开课缘由


    提起自己的开课经历,邹老师十分感慨。坦言自己起初认为有关金融的课程中需要补足定量分析的内容,因此讲授了《金融计量学》;然而结合选课同学的实际情况,邹老师认为如果不能够把同学们的思维理念培养树立起来,课程难度再深也无济于事。深思熟虑后,邹老师开设了今天给大家分享的《金融、金融思维和金融学》课程。在交流会上,邹老师直言“李约瑟难题”对自己触动很深,从而也有了课程建设思维理念的转变。此外,关于这一难题的思考也贯穿在邹老师的授课内容中。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邹老师会跟学生们分享中西方金融思维的差异。在会上,邹老师也以“赌博”为例,形象生动的为与会老师们介绍了中国古人的金融思维的局限,直言古人很遗憾地没能跳脱出“赌博”,上升到“金融学”,这也再次体现出中西方在金融思维上的差异。


    关于为什么要给同学们介绍金融、金融思维和金融学,邹老师也给出了答案:金融,最开始是一种借贷行为;在不断实践发展中,大家都在试错,而把这些其中准确的尝试提炼出来就形成了金融思维;再把零散的思维按照一定逻辑串连起来便形成了一门学问,诞生了金融学。因为选课的同学多为大一新生,所以邹老师希望能通过这门课程,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和理解金融学,培养同学们在金融方向上的兴趣。



图片对高校教学的感悟


    在介绍完自己的开课缘由后,邹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炼出自己对高校教学的感悟同大家分享:

1. 教学越来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方法应从向学生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教学方法的发展越来越地把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探索、自主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重点。


2. 教学越来越注重参与主体多元化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或多边活动。强调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改变教师单一信息传递为师生间、同学间的多项信息交流,提倡师生间的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以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质量和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3. 教学越来越注重开放性、艺术性

    教学方法体现教师的个性特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互动性的教学使得师生情感交流,双方关系融洽。艺术性的教学将教学升级为一种审美性的学习过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以愉悦的心情和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与学的活动,从而产生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关于教学的互动性和艺术性,邹老师在会上表示这是网课不能取代面授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邹老师看来网课与现场教学是平行的、互补的,网课替代面授课还是有难度的。


4.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训练

    (金融学)课程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金融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性分析和量化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5.教学越来越注重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演示我校文献库、数据库和软件库,通过讲解科研论文、案例分析和调研报告的写作格式,通过介绍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和实践活动的介绍,鼓励学生尝试课程论文写作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将理论运用到实际。


6.教学越来越注重社会主义价值观

    专业课程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专业课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比如通过重大金融事件的解读,提高学生辨识能力和责任意识,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



课程特色


    通识培育课程《金融、金融思维和金融学》,属于经济分析与数学思维模块,于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课。邹老师希望这门课程能成为一座链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桥梁,让学生明白金融、金融思维和金融学的三者逻辑关系,在培养金融思维能力的同时,能够对金融学有一个初步的认知,认识金融学与经济学的共性,明白金融学的特色,激发学生未来学习金融学和对经济金融领域探究的热情。


    《金融、金融思维和金融学》具有“与思政同行、以史为鉴、前瞻性、知行合一等特点。其中,有两个特色邹老师在会上进行了特别介绍:

    一是,在课程中努力宣传我校金融学院前辈们对我国金融事业的奉献。本课程有意识地整合彭信威先生(1907-1967)的中国货币史研究,刘絜敖先生(1908-1995)的金融学说史研究,龚浩成先生(1927-2020)和王学青先生(1927-2018)对我国金融改革的推动,告诉学生本校前辈对我国金融事业的奉献。

    二是,与校团委、校图书馆老师合作,帮助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学会利用学校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技术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


    除此之外,邹老师还结合自己的评教结果,对有关课程评教方面做了一些思考和探讨。在分享会的尾声,邹老师也给出了自己课程建设的反思以及改进。最后,邹老师还同与会老师们就本次分享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至此,本次通识课程建设午间交流会圆满结束。十分感谢邹老师的分享以及与会老师们的积极参与。通识教育中心将邀请更多教师来分享对于通识课程建设的经验和心得,以积极的姿态不断探索,全面提升我校通识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




图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