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一课一本书 | 回顾:《共产党宣言》的理论空间及其当代意义

时间:2020-04-13浏览:41设置


4月10日晚18:30,通识讲堂之“一师一课一本书”系列讲座第五场《<共产党宣言>的理论空间及其当代意义》在钉钉平台准时开讲,由我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党委书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秘书长、全国应用哲学研究会理事范宝舟老师担任主讲人,讲座吸引了校内外近300人参与其中。范宝舟老师从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上的讲话谈起,探讨并分析了《共产党宣言》对当代仍有指导性作用的理论和其意义,鼓励同学们去阅读这本不长但内容极有价值的小册子。


《共产党宣言》的时代背景

讲座伊始,范宝舟老师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实践背景与理论背景。他讲到,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物质的力量只能由物质去摧毁。小资产阶级同盟改组成无产阶级同盟的过程,就是《共产党宣言》的实践背景,旨在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在政治、宗教、经济方面的批判思想孕育出唯物史观后,《共产党宣言》的雏形就被恩格斯提出,这是理论上《共产党宣言》产生的背景。


图片

《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紧接着范宝舟老师循循渐进,开始介绍《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这本书围绕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与共产党、共产党与反对党、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进行了分析与表达,深入分析了资产阶级的产生、历史进步作用和其走向灭亡的必然性,也表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范宝舟老师详细分析了资产者与无产者历史发展进程上的变化与意义,从统治阶级的更替角度阐述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与时代影响,也强调了社会历史运动方向的不可变性。


范宝舟老师以书中的“责难与回答”做例,指出书中批驳资产阶级攻击共产主义的各种谬论的观点,反问读者自省的同时,解释了《共产党宣言》正确真实的思想与纲领,揭露了时代思想的本质。

图片


《共产党宣言》的实践效果

详细地介绍过《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与思想后,范宝舟老师对《共产党宣言》的实践效果进行了总结。《宣言》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的意义是历史性的,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开端的标志,推动了三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建立起共产党组织及社会主义国家。同时,范宝舟老师举了若干个例子证明,这本书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预言,也在逐渐转变为现实,这也凸显了《宣言》跨时代的的前瞻性和思想意义。

图片


《宣言》拓展的理论空间与当代意义

讲解完《共产党宣言》本身的理论内容与历史意义,范宝舟老师也介绍了几种由《宣言》衍生或指导的理论。不管是空间地理学上的延伸,还是“马克思的幽灵”思想,都是与《共产党宣言》密切相关,有当代反映的理论思想。《共产党宣言》的辩证法思想,是我们应根深在脑海里,活用于生活实践中,不断完善成适应时代的思想与方法论的根本。

图片


在讲座的结尾,范宝舟老师总结到,对于资本,我们要利用,更要驾驭和导控,这是科学把控资本的实际方式,在意识到资本的二重性后,也应当用理性合理的方式和辩证的思想手段去对待,这是在当代,我们需要铭记的一点。图片


关于哲学与社会,更多精彩的人文通识讲座,也即将与大家见面,敬请关注通识讲堂之“一师一课一本书”系列讲座,跟随大咖品好书。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