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一课一本书 | 回顾:地理环境是如何决定长期发展的?

时间:2020-03-21浏览:34设置


3月20日晚18:30,通识讲堂之“一师一课一本书”系列讲座第二场《地理环境如何决定长期发展?》在钉钉平台准时开讲,由我校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史学会常务理事、近代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燕红忠老师担任主讲人,讲座吸引了校内外200余人参与其中。燕红忠老师从自身对《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的阅读和理解出发,结合经济史领域中的相关主题与当下备受关注的流行病传播话题,分六个部分就“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和决定长期发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究竟是人类创造了历史,还是自然环境塑造了历史?讲座伊始,燕老师迅速进入状态,自然地引入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阐明今日讲座的主题是对传染病历史和地理环境的思考,并对《枪炮、病菌与钢铁》书中的内容作了基本观点的介绍。


图片


燕老师提到,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就是通过征服、流行病和灭绝种族的大屠杀来形成现代世界的,从公元1500年开始的技术和政治上的差异,是现代世界不平等的直接原因,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就是地理环境因素。书中的观点总结出来人与人当今的区别,应归咎于社会不利条件和有限的机会,而不是任何生物学上的缺陷导致的智商不同,人种之间更无不平等。随后,燕老师列举了数种有关人类发展历史与地理关系的观点,用《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中的作者观点进行了辩驳,叙述了作者眼中传染病与智力发展、水利与中央集权、民族环境与民族历史的正确关系。紧接着,燕老师向我们讲解了地理对历史发展影响的两个重要方向:动植物驯化与粮食生产。在粮食生产上具有领先优势的那些地区的族群,在枪炮、病菌和钢铁的道路上也能取得领先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人口数量、政治组织、军事等方面,更进一步地也就导致了民族之间发生冲突,社会进程不断变化和发展。最终,随着原始地理因素限制的便利性和破坏性逐渐突破限制,人类的文明与社会会趋于总体的融合与平稳,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人文差异。

图片

回归到传染病话题中,燕老师讲述,在征服战争的过程中同样重要的是驯养动物社会中演化的病菌,人类的传染病病菌最初都来自其他动物,生活需求使得人类接触病菌,经过一代代的自然选择和演化,该地区的人类与病菌达成平衡,能够抵抗本土的病菌侵袭身体。然而,当这些有一定抵抗力的民族战争入侵其他地区,随着他们带来的病菌对原生住民是灾难性的,入侵者将病菌带到绝大多数无抵抗力的人群中,导致被入侵地区爆发流行传染病。从这种角度上讲,这些侵略性强病菌,也是被入侵者驯化的部分。

图片

人类驯化动植物的历史是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的,这是人类高等智力的一个直接体现。在驯化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些“可驯化”的标准,度过了最初的盲目驯化阶段,人类文明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于是乎,政府组织出现并发展起来,农民跟随政府组织,在解决了果腹问题之后,向更大的领地和资源出发,更有组织和更有技术力的、脱离了原始狩猎部落冲突的征服战争随之打响。那段历史几乎是传染病爆发最为集中的历史,燕老师列举了书中几场大规模的战争中传染病流行导致的人口锐减,包括天花、黑死病、西班牙大流感等等,这些疾病皆是来源于动物,而最终只在人类群体中传播。反观当下的艾滋病、SARS、黄热病等等病菌,从传染病历史角度分析,也不过是与曾经的传染病走在同一条道路上。随后燕老师话锋一转,提到上述的传染病真正出现的时间,比想象中晚的多的事实,在作者戴蒙德看来,病菌演化与传播其实与人口密集程度相关,一切都在自然过程中有决定因素。讲座的最后一个版块介绍的是各个地区大陆之间的环境差异。这些环境差异导致各大陆民族长期发展有显著差异,而不同的环境特点也影响了人类社会。燕老师举出实例,就欧亚大陆中地理环境不同谈起一些文明的发展历史不同,其中,新月沃地和东地中海地区的不幸、欧洲北部和西部后来居上、中国失去领先优势这些历史现象,都能找到相对应的地理环境因素解释:生态气候差异、海岸线差异、山脉河流等等。

图片图片

结语中燕老师也讲到,虽然现代历史学家认为,环境地理和生物地理影响社会发展这一观点过分简单化,但作者戴蒙德通过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模式影响的长期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我们有理由说这是一部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经典著作。


更多精彩的通识讲座,也即将与大家见面,敬请关注通识讲堂之“一师一课一本书”系列讲座,跟随大咖品好书。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