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0日晚18:30,通识讲堂第二讲《产品设计前沿》于我校武东路梯七教室如期开讲。本场讲座有幸邀请到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载运工具及系统创新设计研究室主任、上海市青年创意人才协会会员——刘震元老师,为上财学子带来了关于产品设计与生活的精彩一课。

讲座伊始,刘震元老师以一段描绘了人造物瓦解、人类社会退回原始时代场景的德国制造联盟的宣传片作为引入,揭示了“人造世界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观点,引发同学们的思考。接着,刘震元老师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例,带领同学们探索着产品设计背后的内涵。刘震元老师通过展示东亚不同国家样式各异的筷子,指出民族文化对产品设计造就巨大影响,又以“回形针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为题,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问答,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人造物传达着人们的文化、品味和价值观念,暗含了人们对于“幸福”等人类本性的定义。

紧接着,刘震元老师从“FORM-GIVING”、“SITUATED-PROBLEM-SOLVING”、“BUSINESSES-COMPETITIVENESS”、“SOCIAL - ENABLING”四个方面,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产品设计的四大要素及实际应用。
赋形”的核心在于“智慧”,智慧往往又源于自然。刘震元老师以细胞为例,指出生物的形态是一种极简、高效、有机的能量存在,其外形受诸多环境因素影响而随之改变,可以为人造物的设计提供许多灵感。为了让同学们拥有更深入的理解,刘震元老师又以具体的实例加以阐明:可伸缩台灯体现着“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流线型的卷笔刀代反映了文化趋势对形态的影响;潘通椅体现了美的感受,且很好的代表了材料所带来的产品形态上的突破性;红唇沙发的背后暗含着挑战世俗保守观念的精神…在一系列的介绍后,刘震元老师总结了产品设计背后的智慧:“设计不是一门非黑即白的学科,只要能够达到服务的目的,人造物可以有其不同的创造方式。”

当然,产品设计也面临着许多抽象的现实问题与挑战。刘震元老师结合当今工业4.0时代背景,展望未来产品设计发展的趋势:“信息和物理的融合将使很多产业发生深刻的变革,包括设计思维等更多新的想法都会涌现”。在今天,“基于情境解决问题”对设计的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必须在市场竞争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发掘创意与潜能,为产品注入新生命力。刘震元老师指出,在21世纪的今天,设计服务于生活,推动着生活现代化,设计师的责任和设计的社会性有着更加深刻的意义。这一点对其他行业仍具有启发性和普适性。
最后的提问环节,有同学提出心中的困惑:“为何手机、电脑等产品的设计逐渐走向趋同?”“如今突破性产品的设计是否较以往有所减少?”面对同学们的积极提问,刘震元老师均一一耐心解答。他语言沉稳,思维严谨,讲解过程中穿插着一些新颖的例子和观点,引导同学们运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同时,刘震元老师鼓励同学们关注细节、大胆创新、力臻完善,期待大家能够在未来中国突破性设计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刘震元老师带来的精彩讲座给上财学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座同学们也进一步领悟到了产品设计前沿的智慧,深觉受益匪浅、回味无穷。后续“通识讲堂”将会推出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感兴趣的同学持续关注、踊跃报名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