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中心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中心简介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理念和实践在国外经历过漫长的探索和完善的过程。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A.S. Packard,1829)教授最早明确提出通识教育概念,他在《北美评论》中写到:“我们学院预计给青年一种General Education,一种古典的、文学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 英国教育家纽曼(J. H. Newman,1853)在《大学的理想》一书中指出,通识教育的目标“旨在提高社会的思想格调,提高公众的智力修养,纯洁国民的情趣......这种教育使他准备去胜任任何职务,去精通任何一门学科”。1869年,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C.W.Eliot)最先将“通识教育”理念付诸于实践。自此以后,世界各国通识教育呈现出跌宕不息的演化过程。20世纪90年代起,以甘阳等为代表的学者将通识教育理念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推广,国内部分综合型大学积极响应,并引领各类高校踊跃参与,将通识教育从理念“落地”为中国大学人才培养的实践举措。

    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财经类高校,上海财经大学素有通识教育的传统,学校创设伊始,首任校长郭秉文先生即“用世界眼光办教育”,提出了“三育并举”、“四个平衡”等影响深远的教育理念。对于国立上海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的前身)的人才培养使命的定位,郭秉文先生说,“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创造力、决断力和组织力的财经人才”。基于这样的目标,郭秉文先生进一步阐述办教育要力求达到“四个平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平衡就是“通才与专才的平衡”。他认为,要力求达到通才与专才的平衡,这样可以使“通才不至流于空疏,专才不至流于狭隘”。上世纪30年代,学校将“以精神训练,培养健全之人格,建立忠实之学风确定为学校之使命。

    2011年,学校成立“通识教育研究小组”,负责研究学校如何开展通识教育;2013年,在学校第十三次本科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正式推出以“增加通识课程、提升通识课程质量、加强实践育人环节”为核心的改革方案,学校启动校内通识课程建设工作;2014年,学校开始实施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新的培养方案在注重本科生专业培养的同时进一步强调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各方面均衡发展;2015年,学校成立通识教育中心,挂靠教务处,主要负责统筹推进学校的通识教育改革工作,推动三类型七模块通识课程体系的完善。2017年,学校加入“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学校遵循“德育为先、育人为本、通专结合”的通识教育改革路径,构建了“三大类七模块”通识课程体系;构筑了多层次、个性化、全覆盖的第二课堂成长培养方案,坚持“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均衡发展”的通识教育理念,助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财风格的通识教育体系,为学生未来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民族精神,富有创造力、决断力、组织力和坚韧力的卓越财经人才奠定坚实基础”的通识教育目标实现。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一起构成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返回原图
/